一、什么是公益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这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通俗讲法。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公益”为后起词,五四运动后方才出现,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缩写。当今社会的公益通常指的是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社会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
二、什么是慈善
对于什么是慈善,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有极为精辟的概括:什么叫慈呢?父母对子女的爱为慈。讲的是纵向关系。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什么是善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为善。讲的是横向的关系。什么是慈善呢?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现在慈善的含义应涉及赈灾、助教、助医、扶老助残救孤、环保、科技文体、新农村与社区建设等领域,是民间广泛参与的“大慈善”概念,与公益的含义和内容本质相近。
三、NGO——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具有一下六个特征:
(1)非政府性【不是政府部门或其附属机构能够独立于政府之外自主为社会服务】
(2)组织性【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不是分散的个人行为】
(3)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活动】
(4)自治性【在法律和公共约束规范基础上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
(5)非政治性【不参与政治活动】
(6)非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却专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四、NPO——非营利性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PO。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学术、环保等等。它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同时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五、什么是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即“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NGO或NPO。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它独立于政府和私人部门之外,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非营利性、志愿性的合法组织,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草根组织。
展开全文
六、什么是民办非企业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各类民办学校、医院、文艺团体、科研院所、体育场馆、职业培训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
七、什么是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
八、慈善会的性质是什么
慈善会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由社会各界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团体和人士自愿组成,发动和接受国内外组织及个人自愿向慈善事业捐赠或资助财产,并进行管理和运作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性、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九、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就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
十、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有哪些
社会工作面对弱势群体。弱势主要表现在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地位低下。在社会中,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通常是公认的弱势群体。
十一、什么是联合劝募
联合劝募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系统,其组织遍及全世界各城市与国家。它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并且能动员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地方领袖。这些领袖共同合作以确认社会的需求并协助解决健康与人类福祉的问题,他们也举办社区内的募款活动,以支持组织本身及其计划的运作。这些计划的目的是满足人类最迫切的需求并且改善生活品质。联合劝募组织更将来自政府、私部门及社会各阶层的人结合起来,共同讨论人类的健康和福利问题,并且提出解决之道。
十二、什么是公益性捐赠
公益性捐赠指的是将金钱、物品或其他财富(例如:土地、画作、人体器官)赠予个人、群体或非营利组织,不求任何直接、间接的经济回报。公益性捐赠是非营利性的,以公众福利为目标,是公益组织的核心收入来源。严格意义上说,公益性捐赠是一种非劳动的贡献,这就意味着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不能被计算进去。很多公益性捐赠是可以享有税收减免资格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